作者:军事帅哥
公元1127年,金朝大军大举南下。由于开封地处平原无险可守,金军很快包围了北宋的首都汴京。经过激战,金军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和无数的妃嫔、太监一起,被金朝大军带回了遥远的北方。曾经繁荣一时的北宋在金军进攻的战火中轰然倒塌!这种悲催的场景,留给人们无数的疑问与思考。
洛阳八关示意图
到了后来,有些历史学家在总结北宋灭亡原因的时候,提出来一个比较新的观点:北宋灭亡原因怪宋太宗和大臣拒绝了宋太祖的迁都请求。如果宋太祖赵匡胤狠下心,将北宋的都城从汴京搬迁到洛阳,宋朝的历史进程很可能会大不一样。退一步讲,即便金军在1127年向首都搬迁到洛阳或长安的北宋发动进攻,宋军将凭借洛阳所处的八大关口或长安所处的潼关天险顽强抵抗,进而守住大宋的国脉。届时,北宋很可能会至少延寿100年。
展开剩余82%那么,宋朝建都开封、洛阳和长安这几个城市,对于大宋的国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解读。
风水宝地话洛阳
洛阳,地处河南省中部地区。其建都历史极其悠久。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这位著名历史学家就表示“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这就表明,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地形上看,洛阳地处九州腹地,其周围有八个关口拱卫。群山环抱,黄河、洛河、伊河与涧河四水汇流。很明显,洛阳的地形地貌就堪称为“风水宝地”。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洛阳周围河流众多。朝廷就能利用洛阳周围的河流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从而维持国家经济的发展。从军事学的角度看,洛阳地形易守难攻,其周围有包括函谷关、轩辕关在内的8个关口。只要把守黄河天险和周围的8个关口,敌军几乎不可能占领洛阳。由于洛阳周围都是山地,平原面积不多,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是无法在山地地形作战的,这就给守卫洛阳击退敌人提供了很好的便利。
今天的洛阳
所以,洛阳真的是上天赐给中华民族的一块风水宝地。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曹魏等13个朝代在洛阳建都。中国历史上实力超级强盛的唐朝还将洛阳作为自己的东都。
汉唐盛世话长安
说完了洛阳的优势,我们再来看看长安的优势。长安即为今天的西安市,其地形地貌很适合建设首都。长安地处肥沃的八百里秦川上,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发展农业的沃土。当年刘邦建立西汉的时候想去今天的山东省建都,但谋士张良列举了建都长安的两大优势,让刘邦心服口服。张良表示:建都长安有两大优势。首先,关中平原土地肥沃适合耕种,长安周围的众多河流还能很好地解决种粮食灌溉的问题。
其次,关中地区的地形很特殊,其和四川盆地很相近。东边,关中地区有潼关天险作为屏障。北边,关中地区有塞外长城与黄土高原作为屏障。南边,关中地区还有秦岭作为屏障。如果北方游牧民族想进攻长安,其要么通过塞外长城,要么得通过潼关天险,而朝廷的军队就能死守长城或潼关天险顽强抵抗。只要长城或潼关天险不丢失,长安就固若金汤。
长安地形沃野千里
而且,在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时候,长安已经是13个朝代的故都。昔日的汉唐等盛世朝代就在长安建都。按照古代人的思维,长安可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龙兴之地。因此,宋朝将首都从汴京迁都到长安也是未尝不可的。
先天不足的汴京
说完了长安和洛阳的优势,我们再来看看北宋的实际首都汴京。汴京地处中原腹地,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再加上有大运河的影响。因此,汴京作为首都发展经济倒是很不错。朝廷也能通过大运河将粮食运往全国各地。
然而,汴京这座城市是成也地形,败也地形。汴京很适合发展农业,但这里地形太平了,以至于周围几乎无险可守。如果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打到汴京,汴京守军只能靠自己的精神和敌人硬拼。可结果呢?1127年的靖康之变不就证明了吗?一个国家选择首都,其不仅要考虑平时,还得考虑战争时期敌人打来了怎么办。如果宋朝迁都到洛阳或长安,其守军只要能凭借着天险死守,国家根基就安全很多。
清明上河图
宋太祖的宏伟计划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颇具眼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宋军统一全国的同时,宋太祖就带领自己的随从前往洛阳和长安进行调查。当时的宋太祖很希望能将国都搬迁到地理位置更占有优势的长安或洛阳。这一举措就表明:宋太祖已经放眼全国,要以定都洛阳或长安为大宋帝国的新开始,让大宋帝国的大军横扫全国,恢复汉唐版图。可就在宋太祖提出了迁都长安或洛阳的想法后,包括赵光义在内的大臣纷纷起来反对。大臣们列举了三条理由:第一,迁都需要花钱,朝廷钱不多。第二,汴京四通八达,全是平原,交通运输比长安或洛阳更有利。第三,赵光义认为:国家统治长久在于民心向背。如果国家统治失德,迁都到哪里都是白搭。
赵匡胤是个很杰出的政治家
宋太祖没想到自己的迁都计划会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在经过无数次君臣之间的博弈后,宋太祖只好作罢。为了守住地形不利打仗的开封,宋朝的正规军兵力越来越多,还修建了好几条防线。这就造成了北宋冗官冗兵的负面影响。况且,修筑防线依然改变不了基本的地形地貌。如果防线守不住,其结果不也一样很可怕吗?靖康之变,数十万宋军在黄河平原上顶不住金军进攻,要那防线有什么用呢?从迁都这一点就能看出,宋太祖的战略眼光比宋太宗和其他大臣高了很多。
如果迁都成为现实
如果迁都成为现实,北宋定都洛阳或长安,历史会如何改写呢?如果迁都到洛阳,洛阳西边是函谷关,东边是虎牢关,扼守这两个关口就能顶住辽军或金军骑兵的进攻。北宋国运就能维系下去。更为重要的是,宋军能依托防线顶住敌人,朝廷在平时就不用养这么多部队了,这就节省了很多开支。
如果迁都到长安,一方面,宋军能在黄河天险与潼关顶住辽军或金军的进攻。另一方面,北宋的战略重心会迁移到西北,如果西夏发生叛乱,宋军就直接出兵镇压。更为重要的是,宋军会收复宁夏甘肃的养马场地,进而获得一批良种好马。宋军将建立起大规模的骑兵收复幽云十六州。届时,北宋的国运必然重现汉唐盛世。
赵光义只适合做守成之主,其战略眼光没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由于赵光义身为开封府尹,其根基势力都在汴京。大臣们的家眷亲属也都在汴京。这些人压根不想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迁都。最终,历史让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当1127年金军铁蹄踏过黄河平原拿下汴京的时候,宋太宗的后裔和王公大臣们是否能够想起,当年宋太祖迁都长安或洛阳的高瞻远瞩呢?如果宋太祖真的迁都到洛阳或长安,北宋会至少延寿100年。
发布于:天津市